一、前期准备与检测评估
结构检测:对烟囱进行全面检测,包括混凝土强度、钢筋配置、裂缝情况等,判断烟囱结构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程度,为后续校正提供依据。
倾斜测量:使用全站仪、经纬仪等专业测量设备,精确测量烟囱的倾斜方向和倾斜量,确定倾斜中心和倾斜角度,建立监测基准点。
原因分析:分析烟囱倾斜的原因,如基础不均匀沉降、风力影响、地震作用、施工质量问题等,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校正方案。
二、校正方法
(一)基础加固法
适用情况:适用于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烟囱倾斜,且基础尚未破坏的情况。
具体操作
压力灌浆法:在基础沉降较小的一侧或基础底部钻孔,通过高压注浆设备将水泥浆、化学浆液等注入基础下部,填充基础与地基之间的空隙,提高地基承载力,减少不均匀沉降。例如,对于软土地基上的烟囱,可采用水泥-水玻璃双液浆进行注浆加固。
扩大基础法:在原有基础周围增设扩大基础,增大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,分散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,从而调整基础的沉降,纠正烟囱倾斜。此方法需要对基础周边进行开挖,施工难度较大,但效果较为可靠。
(二)顶升校正法
适用情况:当烟囱倾斜量较大,且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时,可采用顶升校正法。
具体操作
设置顶升点:在烟囱倾斜的反方向一侧或基础底部设置顶升点,通常采用千斤顶作为顶升设备。
同步顶升:通过液压控制系统,使各千斤顶同步顶升,将烟囱缓慢抬起。在顶升过程中,要实时监测烟囱的倾斜变化和结构应力情况,确保顶升过程安全可控。
固定校正:当烟囱顶升至设计位置后,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等对顶升部位进行固定,防止烟囱再次倾斜。
(三)迫降校正法
适用情况:与顶升校正法相反,迫降校正法是通过降低烟囱倾斜方向一侧的基础高度,使烟囱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反向倾斜,从而达到校正目的。适用于基础一侧存在可调整空间的情况。
三、具体操作
掏土迫降:在烟囱倾斜方向一侧的基础底部进行掏土作业,减少该侧的基础承载力,使基础发生下沉。掏土作业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,但要严格控制掏土范围和深度,避免对基础造成过度破坏。
加载迫降:在烟囱倾斜方向一侧的地面上施加额外荷载,如堆放重物等,增加该侧的地基压力,促使基础下沉。加载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地基沉降和烟囱倾斜变化情况。
四、校正后的监测与维护
长期监测:在烟囱校正完成后,要建立长期的监测系统,定期对烟囱的倾斜、沉降、结构应力等进行监测,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。监测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,一般为数月至数年不等。
维护保养:对烟囱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,包括检查烟囱表面裂缝、防腐涂层等情况,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,防止因环境因素导致烟囱再次倾斜或损坏。
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施工安全:在烟囱校正施工过程中,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设置安全警示标志,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。对于高空作业等危险环节,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,如佩戴安全带、设置安全网等。
周边环境安全:要关注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采取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的粉尘、噪音等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污染。同时,要避免施工对周边建筑物、设施等造成损坏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页